设为首页   加入收藏   位置地图

学习广角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学习广角

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

发布于:2024-10-18 

胡文中  开云app官方版入口  安徽 马鞍山

 摘要: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(CCCW)以其自修复性与深度渗透防护特性,成为解决混凝土结构防水难题的核心材料之一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,分析其作用机理、施工关键控制点及应用效果,验证其在地下室、隧道、水利工程等场景中的适用性,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。

一、引言

混凝土结构渗漏是工程领域常见病害,传统卷材、涂料类防水材料易因基层开裂、施工偏差导致防护失效。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基于混凝土本体改性原理,通过化学反应在内部形成不溶于水的晶体,从根本上提升结构抗渗能力。近年来,随着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》(GB 18445-2012)的实施,其在地下防水、水利水电等工程中的应用占比逐年提升,展现出“与结构同寿命”的独特优势。

二、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的作用机理

CCCW的核心优势源于其“渗透-结晶-自修复”的三重作用机制,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:

1. 渗透阶段:材料与水接触后,活性成分(如硅酸盐、碳酸盐等)溶解并随水分渗透至混凝土内部孔隙、微裂缝中,渗透深度可达50-100mm,远超传统表面防水材料的防护范围。

2. 结晶阶段:活性成分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、铝酸三钙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钙矾石、水化硅酸钙等不溶于水的针状、纤维状晶体。这些晶体紧密填充孔隙,形成连续的“晶体网络”,阻断水的渗透通道。

3. 自修复阶段:若混凝土后期因温度变化、荷载作用产生新的微裂缝(宽度≤0.4mm),遇水后未反应的活性成分会再次溶解、渗透,在裂缝处重新生成晶体,实现“裂缝自修复”,无需二次修补。

三、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

(一)案例一:某住宅小区地下室底板防水工程

1. 工程背景:该项目地下室底板面积约8000㎡,地质勘察显示地下水位较高(埋深1.2m),设计要求抗渗等级P8。

2. 材料选择:选用Ⅱ型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,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%(内掺法),同时在迎水面涂刷2mm厚CCCW涂层(外用法),形成“内掺+外涂”双重防护。

3. 施工关键控制点:

- 基层处理:清除底板表面浮浆、油污,对宽度>0.2mm的裂缝采用CCCW砂浆嵌填;

- 涂刷控制:分2遍涂刷,第一遍干燥至不粘手后(约4-6h)再涂第二遍,涂刷方向垂直交叉,确保均匀覆盖;

- 养护管理:涂刷完成后洒水养护7d,避免阳光直射与风吹,防止涂层开裂。

4. 应用效果:工程竣工后5年回访,地下室底板无渗漏点,经检测混凝土渗透高度比≤30%,满足P8抗渗要求,且未出现涂层起鼓、脱落现象。

(二)案例二:某城市地铁隧道管片防水工程

1. 工程背景:地铁隧道穿越粉质黏土层,存在地下水渗透风险,管片混凝土设计强度C50,需提升其抗渗与耐久性。

2. 材料选择:采用CCCW干粉与管片混凝土同条件搅拌(内掺法),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.5%。

3. 施工关键控制点:

- 搅拌控制:CCCW干粉与水泥、骨料同步投入搅拌机,搅拌时间延长30s,确保均匀分散;

- 浇筑控制:管片浇筑时振捣密实,避免气泡残留,防止形成渗透通道;

- 蒸汽养护:养护温度≤60℃,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,养护后自然放置7d再投入使用。

4. 应用效果:隧道运营3年来,管片接缝及表面无渗漏,经取芯检测,管片内部晶体填充率达85%以上,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60%,有效提升了管片的抗冻融与抗碳化能力。

(三)案例三:某水利枢纽溢洪道混凝土防护工程

1. 工程背景:溢洪道长期受高速水流冲刷与水质侵蚀,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蚀、蜂窝麻面,需进行防水与修复处理。

2. 材料选择:采用高活性CCCW修补砂浆(骨料粒径0.1-0.3mm),对表面缺陷进行修补,同时在整体表面涂刷1.5mm厚CCCW涂层。

3. 施工关键控制点:

 基面处理: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基面,对剥蚀部位凿除至坚硬基层,露出新鲜混凝土;

修补控制:修补砂浆分层摊铺,每层厚度≤10mm,压实抹平,与原混凝土结合紧密;

 涂层保护:涂刷完成后覆盖土工布养护14d,避免水流冲击导致涂层脱落。

4. 应用效果:工程投用后,溢洪道表面无冲刷剥蚀现象,混凝土抗渗等级从原P6提升至P10,每年可减少2-3次常规修补,降低了运维成本。

四、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

在实际工程中,CCCW的应用效果易受施工工艺、基层条件影响,常见问题及对策如下:

常见问题产生原因,解决对策,涂层起鼓、脱落 基层含水率过高(>10%);涂刷时基层有浮尘,施工前检测基层含水率,达标后清除浮尘;含水率超标时采用吹风机烘干,结晶效果差,活性成分受潮失效;养护时间不足,材料储存时密封防潮,开封后15d内用完;养护时间不少于7d,高温时增加洒水频次,裂缝修复不彻底,裂缝宽度>0.4mm;未进行预处理 宽度>0.4mm的裂缝先采用环氧树脂灌浆,再涂刷CCCW;确保裂缝内无积水、杂物

五、结论与展望

1. 结论: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通过“渗透-结晶”机制,能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与耐久性,在地下室、隧道、水利工程等场景中应用效果显著,尤其适用于有自修复需求或潮湿环境下的工程。其“内掺+外涂”的组合工艺,可实现“双重防护”,进一步降低渗漏风险。

2. 展望: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材料配方,提升活性成分的反应效率,扩大对宽裂缝(>0.4mm)的修复能力;同时开发智能化施工设备,实现涂层厚度、养护湿度的精准控制,推动CCCW在超深地下工程、海洋工程等更复杂场景中的应用。

参考文献

[1]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. GB 18445-201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[S]. 北京:中国标准出版社,2012.

[2] 李明.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[J]. 施工技术,2020,49(12):89-92.

[3] 王涛. 地铁隧道管片采用CCCW的防水效果研究[J]. 中国建筑防水,2021,(8):34-37.

返回
开云app官方版入口 COPYRIGHT © 2018    技术支持:徽洋软件
最佳浏览环境:1920*1080 屏幕分辨率 IE8.0 以上
www.r4change.com 站长统计           皖ICP备12016835号-1